员工天地
人工智能(AI)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角色,正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全新的智能化阶段。自2020年起,全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入AI时代,各类AI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OpenAI的划时代产品ChatGPT,到Google的Gemini,再到国内华为的盘古、百度的文心一言、字节跳动的豆包等等,AI大模型凭借算力提升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悄然重塑各行各业。而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这一技术浪潮更添新锐力量,推动AI应用边界持续拓展。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很多人甚至产生了随时会被替代的担忧。事实上,人们所担心的AI广泛应用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现象,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一些经济学家认为,AI将改变全球经济,而不会导致人们失业。不久前,清华大学李宁老师做过一项研究,使用ChatGPT-3.5和ChatGPT-4.0完成任务的质量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人使用相同版本的ChatGPT-3.5完成任务时,质量却有显著差异,基于此项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个观点:使用AI的人比AI技术本身更为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任何时代都不乏技术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和效率变革的同时,必然会打破现有生产要素配置格局,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来看,技术革命虽然替代或淘汰了大量劳动力,但也催生出许多新的工作机会,倒逼人类“再进化”。因此,在AI时代来临之际,与其畏惧“洪水猛兽”,不如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变化,将AI驯化为帮手和抓手,实现个人技能的转型升级。
一、认识AI所带来的变化
AI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突破,拥有三种全新能力:一是创造性输出,能够自主生成图像、文本、音视频等内容;二是逻辑推理,既可完成单步推理也能进行复杂多步推演;三是感知、理解与反馈,这相当于AI具备了像人一样的交互能力。目前,AI对于工作所带来的变化,粗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赋能日常办公。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此类AI应用,如自动整理会议纪要、编辑文档、周报月报助手等,将员工从低价值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
第二层是赋能专业任务。细分工作场景至任务级别,由AI完成最擅长的一项或多项任务,如市场营销数据分析、智能生产、库存管理、员工招聘与培训等。
第三层是赋能专业功能。充分发挥AI优势,打造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由此取代某个岗位,如智能客服、AI保险审核员等。
二、发展AI时代不可替代的能力
AI时代来临之际,我们应发展和强化自身“不可替代”的能力,才能在时代变化中保持优势。
1.批判性思维。AI擅长处理数据,却无法像人类一样具备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像在AI辅助招聘等场景,如果训练数据有“偏见”,算法结果就可能有失公允。面对AI生成的信息,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理解和利用它们的关键,AI生产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依然需要我们甄别。
2.数据与数字工具技能。AI依赖海量数据,掌握数据与数字工具技能将成为职场的核心技能,不仅要读懂AI分析的结果,更要清楚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有哪些偏差。
3.情商与人际沟通能力。人工智能在重复、逻辑性工作高效精准,但情商和社交领域是人类特有软实力。AI时代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多倾听、多换位思考,更能发挥群体智慧。
4.创造力。当下,AI可创作文章、绘图等,但仍缺少人类对未知的好奇、灵感与复杂情感表达,颠覆性创新仍靠人类。把AI作为辅助工具,充分利用其提供的海量数据和素材,结合自身创意“点燃”火花,主导创新突破。
三、开放包容,持续学习
在AI时代,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将学习作为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加以规划,主动拥抱、了解、学习新技术。这不仅包含了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积极涉猎这些技术在本行业、本专业内的应用和创新,例如:智能招聘领域,AI面试系统可自动分析候选人微表情、语言逻辑及技能匹配度,使招聘效率提升40%左右;精准人才画像领域,通过员工行为数据分析,动态识别高潜人才与离职风险群体;个性化培训领域,AI根据员工能力短板推送定制课程,培训留存率提升25%左右等等。
AI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是不可逆的客观事实,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极拥抱AI,学习与AI“共存”,保持持续的自我进化,尝试挖掘出所从事职业与AI结合的丰富场景,最终真正实现AI赋能,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