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4月25日,铁路物流集团《“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在榆林顺利召开。原神华集团运输管理部总经理吴振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专家周志成等5位业内专家参加评审。铁路物流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博,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红,总调度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张志春,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刘凯强,榆横铁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斌,靖神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振林,红柠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宪利,所属相关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拟试点车间、工区负责人及参与报告初审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靖神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陈俊涛主持。
李博在讲话时表示,一是复合型岗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是新质生产力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生动实践;二是复合型岗位是铁路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打破岗位之间的壁垒,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进步,助力铁路物流集团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三是复合型岗位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打破传统劳动用工的束缚和藩篱,提高人力资源效能,充实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人才“软实力”,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硬支撑”。他强调,铁路物流集团强大的实力支撑和走在行业前沿的先进技术是实施复合型岗位工作的信心和底气,全体人员要肩负起责任,积极投身其中,争当这项事业的先行者、参与者和奋斗者。
刘红在发言时说,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突破、生产力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更离不开创新驱动的推动,各专业段要从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将复合型岗位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和机遇,不断推动复合型岗位建设向纵深发展。目前,我们有卓越的技术和技能人才、有数智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极高的铁路设施体系,还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为我们推进“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集团领导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完成第一阶段复合型岗位的落地实施,同时,以最快速度进行“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的试点工作。
会上,党博元详述了复合型岗位第一阶段研究、试点、考核、实施情况,同时介绍了“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基本情况。周志成宣读了《“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可行性研究报告》。随后,在陈俊涛的主持下对报告的技术性、实用性、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各单位专业人员就本专业复合型岗位建设发表自身建议,专家组成员和技术人员对建议进行了论证、修改和完善。
下午,在吴振邦的主持下,各方代表就报告可行性和安全适应性进行讨论,并进行安全评估。专家组认为,一是报告中研究的复合型网电工,复合型调车长、连结员,复合型信号工,复合型信号防护员岗位安全适应性可行;二是在推进岗位复合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整章建制、明确职责、制定流程、规范标准、加强培训,先行试点、总结完善、逐步推进。
安全评估结束后,吴振邦代表专家组进行发言,他表示,改革是时代进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符合铁路行业生产组织改革大趋势,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技术规范章程,精准把握了复合岗位之间的相近点、相通点,实现了铁路专业上的融通,报告的各项标准和准则“不宽于、不失于”基本规章制度,在安全管控、作业优化、流程再造、技术管理上十分完善,既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又满足行业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的发展方向,实施十分可行。
会议确定了《“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行性、技术性、安全性、严谨性,印证了复合型岗位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推动复合型岗位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据悉,本次“多维度、立体式”复合型岗位研究涉及车、机、工电、供电各大专业,通过高度融合和流程再造后,预计可减少劳动用工总量131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2100万元。持续开展复合型岗位打造,是铁路物流集团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对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生产组织高效,优化公司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力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铁路物流集团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构建员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