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撷英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撷英
【文苑撷英】青城前山行记
作者:王帆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5日     点击量:935    分享到:

孟陬花朝之交,游于青城山。

山门外坐落着青城山最大的宫观——建福宫。建福宫依山势而建,筑于峭壁之下,始建于晋,唐开元年间迁于今址,宋朝廷取“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意,赐名“会庆建福宫”。宫观有大殿三重,前殿供奉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及财神,内侧供奉慈航真人;中殿名为“丈人殿”,祀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广成先生杜光庭;后院有两株上百岁的仙人松,枝繁叶茂。后殿内塑有三尊彩像:中间是太上老君,左面是东华帝君,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大殿檐柱上悬有长达394字的楹联。宫后为赤城岩,岩畔有悬流,名“乳泉”,取自“月砌瑶阶泉滴乳”。

1721096830829361.jpg

步入山门,丹梯石径,林涛隐隐,鸟鸣阵阵。穿过林廊翠道,五峰山色里现出平湖水榭,连缀月城、石笋二峰。湖名月城,源自老霄顶的清溪。乘舟游弋,湖面倒映林莽山容,湖边长廊如弯月环护,宛若画中。

出湖经索道直达慈云阁,上山直入上清宫。上清宫位于高台山山阳,始建于晋。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宫门正对老君殿。殿右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殿左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廊下为麻姑池,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沿宫后石阶而上至青城极顶,建有老君阁。极目远眺,可瞰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集天下之壮观,有“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

由上清宫往观日亭,亭侧岩壁有摩崖石刻。再沿山脊而行,过壮观台,经三弯九倒拐,至大小朝阳洞。小洞仅容十余人,大洞可容一二百人。此处幽静,被称颂为“朝晖暮霭,溪月松风,大野平畴,连峰迭谳,实能移人情志,而荡涤秽浊”。

从朝阳洞下行至降魔石奇观。巨石一分为三,鼎足而立,上合下分,欲裂未裂,欲崩未崩。降魔石四周苍岩环合,翠色可人。其下有谭,旁刻“洗心”二字。谭侧有亭,其名“听寒”。

1721096875617661.jpg

降魔石左侧即为天师洞。古名“常道观”,因观后有汉代张陵天师结茅阐道所居之洞窟,故称天师洞。《西游记》中的五庄观正是在此取景,有诗赞曰:“千崖迤逦藏幽胜,万树凝烟罩峰奇。”天师洞主殿为三清大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及太上老君。大殿天井青石栏杆石板上刻有十二生肖浮雕,栏杆石柱顶端刻有“天籁婴灵”浮雕,意为赤子之心,取自《道德经》:“常德不离,复归于婴”。 殿右侧为银杏阁,阁后有古银杏一株,传为东汉张天师手植,苍翠横铺,气如蟠龙。殿后为黄帝祠,祠前有明代仙人松和灵霄花及一百零八景碑刻,傍岩处有“古六时泉”碑,又名潮泉。复前行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石像各一尊,背有铭文。神座前有《大唐开元神武皇帝御碑》,此碑涉及飞赴寺僧人与常道观道士的一桩公案,后被常道观世代传为镇山之宝。经虚靖天师殿右上,登悬空栈道即至张天师结茅传道之天师古洞。有碑石封住洞口,不知其深。出天师洞后门,上行数百步到古龙桥,其下为掷笔槽——“峰峦急竦相对……两边悬岩,俯临不测”。

由天师洞下行至建福宫半途,为天鹤观,原名“天然图画”。雄秀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上,占据了两峰夹峙的山口,成为半山道上十分突出的景观,龙居、天仓、乾元、丈人诸峰,堆苍叠翠。坊上有联:“溪壑奔腾,百川东去通千派;云霞缥缈,万里西来第一山。”牌坊左有石阶,可下至飞仙亭。

一路前行,出至山门。回首戴目,其间云遮霞披、松声竹韵,回味无穷。